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渐冷,寒冬将至。《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篇》里面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意思是说,人体的元气会随着四时的生、长、收、藏发生变化,所以知道了此时的节气特点,对于养生保健,调理疾病来说非常重要。
霜降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此时主要由肺金主事,应以淡补、平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在饮食进补中最好选则归经为肺、肾、脾的食物。故民间饮食养生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总体原则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主。
霜降适合进食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冬瓜等。这些食物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
此时应少食寒凉的食物,如海鱼、虾、各种冷饮等,寒凉之物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易生痰湿,伤肺引发疾病。
“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藕、荸荠,都是这个时节适宜吃的食物。此外,还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枣、芝麻、核桃等食物,也有润燥养肺之效。
霜降情志调养
从藏象说来看,肺与秋气相应,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所以还应注重调摄精神养生。
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的养生素质,养成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严重时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五音疗法、针灸、穴位埋线等干预以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重要方式。
我院治未病科中医研讨小组推荐,五音疗法调理肺脏曲目:《江河水》,于下午五点收听效果更佳。
霜降起居调养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由此可见,早睡早起才是最正确的起居养生法则。“霜降一过百草枯”,此时天气渐凉,要预防夜间贼风侵袭,如若出现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症状,可至治未病科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扶阳罐等治疗以增强免疫力,改善易感冒状态。
着装时要护膝暖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建议晚上泡脚。我院治未病科应广大病友需求,推出多款足浴包,如温中养血足浴包、安神养颜足浴包,使用简便,疗效好。
同时,为了更好地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或预防流行性感冒,我科推出了感冒药浴包,深受广大病友喜欢。
霜降运动养生
运动宜进行登高、散步等有氧运动及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导引气功以舒畅情志,以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不利影响。运动至身体出微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违背秋气敛降这一规律。
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慢步等。治未病科每周四早上7:50在门诊诊室进行八段锦教学,欢迎广大病友一起加入我们。
穴位保健
取穴:足三里、太冲
主治疾病足三里: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失眠,癫狂,头晕,虚劳羸瘦,水肿,膝痛,下肢痿痹等。
太冲穴: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简便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
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揉法: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产生酸胀痛感即可。
科室简介我院治未病科秉着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传统中医理念,始终坚持传承与发扬传统中医文化,创新中医干预技术及产品,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结合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予中药内服、中医外治等特色疗法,配合运动、饮食、生活指导等进行体质干预,形成的独具特色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
科室科技术雄厚,人才梯队配备优良,目前拥有专科医护人员共1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5名,医师3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名。
现设有健康干预区和中医体质辨识区,遵循“体病一体化”的观点,采取“预测+预防+个体化诊疗+患者参与”的模式,为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提供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服务。
科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zl/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