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周的时间,新个税就正式开始了。从明年1月1日起,你的房贷、二孩、养老等支出都可以在缴纳个税前扣除了。为了不再让你一字一句读文件犯迷糊。这里把专项扣除重点进行了一次汇总,一起来学一下!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附加扣除的表格哪里填
一、专项附加扣除的表格哪里填?填完表格交给谁?怎么交?
1.填表途径:
一是登录各省电子税务局网站填写,电子和纸质信息表都可以在税务局网站上下载,进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菜单,选择其中的任意一项专项附加扣除入口,即可下载最新的模板。
二是下载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填写,下载方法和填写方法本文后面详细告诉您。
2.上交表格:
①在扣缴单位办理扣除
可以直接将纸质或者电子表提交给扣缴单位财务或者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填写后选择推送给扣缴单位。
②在税务机关办理扣除
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税务机关后办理退税。
二、个税APP系统如何下载和注册等操作?
1.关于个税APP下载,项目组提供以下下载渠道:
①苹果APPStore:苹果APPStore上架应用名为“个人所得税”。可在APPStore中搜索“个人所得税”,点“获取”进行下载。
②安卓终端应用:(1)各省电子税务局扫码下载渠道。广大纳税人可通过各省电子税务局入口,跳转到自然人办税服务网站后,进行手机APP扫码下载。(2)各大手机应用市场。目前已经在华为、小米、VIVO、OPPO等应用市场上架,应用名为“个人所得税”,后续会上架更多应用市场。
2.关于个税APP注册,当前支持以下两种注册模式:
①人脸识别认证注册模式(此模式只支持中国大陆居民),即通过输入居民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然后与公安系统动态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后再填写账号和手机号码,短信验证通过后完成注册。
②大厅注册码注册模式,即纳税人到任一办税服务大厅,经办税服务厅人员验证人证一致后,登记个人证件信息并派发注册码。纳税人选择此模式,输入注册码、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和姓名等信息,验证通过后再填写账号和手机号码,短信验证通过后完成注册。
三、下载的个人所得税APP里面怎么没有六项附加扣除的相关内容?
个人所得税APP需要和税务端、扣缴端进行联动调整,而且目前正在根据前期填报的信息进行最后校验,所以目前仅支持实名注册功能,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功能需要在12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四、完成表格之后怎么才能扣除?忘记申报了怎么办?年底扣不完怎么办?
一是申报就能扣除
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相关信息就能享受扣除。
①在扣缴单位办理扣除:如果纳税人愿意将自己的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给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就可根据个人申报情况进行扣除。
②在税务机关办理扣除: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自行到税务机关申报信息办理扣除。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资料,比如继续教育的资格证书、住房贷款合同等,纳税人自己留存备查即可,不用报送。
二是晚报可以补扣
如果纳税人领取1月份工资前忘记申报或者申报晚了怎么办,可以在2月或者以后月份申报后,一次性补扣享受;一次性补扣不完的,还可以在以后月份工资中继续补扣。
三是少扣可以退税
如果纳税人在年度中未申报扣除,或者申报晚了到年底仍补扣不完的,可以在第二年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各级税务部门会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退税服务。
新个税即将实施,附加扣除表格的下载方法你都知道了,那么6项扣除如何填报、如何留存资料呢?跟着小编继续接着往下看!
个税6项扣除怎么填报和留存资料
国务院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后,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操作办法》),就扣除中的填报和留存资料问题给出了具体操作方法。
可以说,《操作办法》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伴随着大家,深深融入到所有会计人的工作之中。为方便大家清晰了解相关内容,迅速开展工作,这里对其中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
以上就是个税六项扣除如何填报、如何留存资料,接下来我们再说另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及条件如何规定,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进行扣除?
个税6项扣除27个常见问题
一、子女教育专项扣除
1.子女年满3周岁就可以扣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此时,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2.子女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都可以扣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
3.子女不管接受民办还是公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都可以扣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
4.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不管是否毕业,都可以扣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
5.每个子女,每月可扣除元,不限定个数。如果有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比如,有3个子女,则每月可以扣除元,以此类推。
二、继续教育专项扣除
6.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与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可以同时享受。
7.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具体范围,要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年9月12日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68号)文件中附件《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计项)》为准,后续有更新文件,按照更新目录为准。
8.一个纳税年度同时取得多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教育扣除只能享受按年扣除元,不能叠加享受,因为多个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不可同时享受。
9.学历(学位)教育,最后没有取得学历(学位)证书也可享受继续教育扣除,凭学籍信息扣除,不考察最终是否取得证书,最长扣除48个月。
10.48个月后,换一个专业就读(属于第二次继续教育),可以重新按第二次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扣除,还可以继续扣48个月。
11.年1月1日前取得职业资格不能否享受政策扣除,因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从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三、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扣除
12.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或首次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只要办理贷款的银行确认是首套住房即可。
如果您难以确定自己的住房贷款是否符合扣除条件,可以通过查阅贷款合同(协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公积金中心咨询等方式确认。
13.购买非主要工作城市首套住房贷款支出,可以扣除。只要购买中国境内住房,符合条件都可以按规定扣除。
14.年前购买的首套住房贷款支出,可以扣除,只要在年度(含)以后,实际发生贷款利息支出。
15.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不能同时享受。比如,如果纳税人在户籍所在地有首套住房贷款,而在工作所在城市产生住房租金,可自己选择其一来抵扣。
四、住房租金专项扣除
16.一个月同时租住两处住房的,也只能扣除//元,不能叠加享受。
17.员工宿舍:如果个人不付费,不得扣除;如果本人付费,可以扣除。
18.对于为外派员工解决住宿问题的,不应扣除住房租金。对于外派员工自行解决租房问题的,对于一年内多次变换工作地点的,个人应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更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允许一年内按照更换工作地点的情况分别进行扣除。
19.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已选择了住房租金扣除,其发生的每月元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支出,不得扣除。
五、赡养老人专项扣除
20.父母中有一位年满60周岁的,纳税人可以按照规定标准扣除。
21.父母都年满60周岁的,也是元的扣除额度,不叠加计算。
22.赡养的老人只要年满60周岁(含),即使没有退休或还有工作收入,都能扣除。
23.配偶的父母没有纳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24.赡养的老人,兄弟姐妹分摊每月元的扣除额度,不管怎么分配,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元。如:在多子女情况下,存在子女中只有1人工作,其他子女未成年或丧失劳动力的情况,工作的1个子女也只能按50%扣除。
六、大病医疗专项扣除
25.对大病范围没有界定,比如日常感冒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都包含在内。
26.本人或配偶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既可以由纳税人本人扣除,也可以由配偶扣除。
对未年子女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可以由父母双方选择在其中一方扣除。
27.大病医疗支出扣除限额(00元)是在超过起扣线(0元)的部分,如个人负担是元,就可扣除元。
看到这儿,你记住了多少?专项扣除的内容实在太多,小编赋诗一首,希望对大家的记忆有帮助!
专项扣除打油诗
子女教育按孩扣,每孩定额扣一千,
夫妻可均可独扣,年满三岁就开扣,
学历教育一直扣,留学教育也可扣;
继续教育多种扣,把住标准和年限,
学历教育月四百,同一学历扣四年,
本科以下再教育,父母子女可选扣,
技专教育看证书,取得证书三千六;
赡养老人扣两千,年满六十独子扣,
多子女的不独享,指定均摊和约定,
最多一人扣一千,指定赡养要优先,
祖父母辈无子女,孙辈赡养也可扣;
房贷要扣需首套,月扣一千二十年,
房租要扣看城市,一类省直加单列,
二类三类看人口,百万上下为界点,
三档扣标要牢记,千五千一和八百,
无房夫妻工作地,相同单扣异各扣,
房贷房租守关键,两项只能选一扣;
大病医疗汇算扣,夫妻选扣含子女,
子女必须未成年,自费万五后兜底,
八万限额莫触及,健康无病总宁安,
六项扣除记心间,惠及万众永流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yy/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