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纳税人 >> 纳税人发展 >> 正文 >> 正文

忽高忽低个人所得税APP显示的已申报

来源:纳税人 时间:2024/9/26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359028.html
自从个人所得税APP上线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功能之后,纳税人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这不,有纳税人

5哥:个人所得税APP上显示的“已申报税额”是什么意思?是应该缴纳的个税金额,还是已经交过的个税金额?5哥默默拿起手机,看了下自己的年收入纳税明细,忽高忽低的“已申报税额”,看着还蛮吓人的。难怪有纳税人怀疑自己要补税或者退税,归根到底还是没搞明白个税计算方法。记得一开始,个人所得税APP开放的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功能,页面上显示的是:应补(退)税额(元)。详情页下面还显示了: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减免税额、已缴税额。对于没有税务知识的纳税人而言,看着确实头疼。好在,国家税务总局及时发现问题,优化了相关功能,现在,我们看到的收入纳税明细页面更加“清爽”。例如:页面上方的“应补(退)税额(元)”改成了“已申报税额”;隐藏了页面下方的计税详情,包括:收入、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减免税额、已缴税额。虽然,功能做了细微改善,但是,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功能依然只能查年及以后年度的综合所得收入及纳税明细。换句话说: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可以查询,而经营所得、偶然所得等分类所得,不能查询哦!此外,只能查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款,这意味着:查出来的数据,不是最终要缴纳的个税金额,而是已经预缴的个税金额。那么,有纳税人要问了:我怎么知道自己最终要交多少个税?5哥提醒,请在次年3月至6月办理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如果预缴税额大于全年应纳税额,申请退税!如果预缴税额小于全年应纳税额,申请补税!扯远了哈!其实,在综合所得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税预缴税额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而工资薪金所得个税预缴税额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根据政策规定,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5哥表示,采用累计预扣法,对部分纳税人来说,很难理解!因此,5哥建议大家使用“51个税计算器”来算,手算真的太累了。对应个人所得税APP上面显示的内容,5哥强调一下两点:1、每个税款所属期显示的“已申报税额”,其实指的是“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2、页面上方的“已申报税额合计”,包括年1月到年12月,所有税款所属期的已预扣预缴税额。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yy/1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