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纳税人 >> 纳税人发展 >> 正文 >> 正文

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谈谈明初让人叫苦不

来源:纳税人 时间:2023-3-5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由于年少时的痛苦经历,朱元璋在建立“大明集团”并出任首席CEO之后,对于贪官污吏的仇恨已经达到一个峰值,甚至有些心理扭曲。洪武年间所发生的的“洪武四案”便是以贪污腐败为导火索,朱元璋为“主谋”的四场官员肃清案件,虽然事出有因,大多是贪污腐败所引发的血案,但极端的处理方式也造成了肃清过程中冤案的发生,也就是今天所要说的“空印案”。

一、“空印案”事发之由:一个不完整的财务审核制度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本案乃是“洪武四案”中唯一的一起冤案,在整个案件的主流线索中并未存在贪腐现象(当然,偶尔有那么几颗“老鼠屎”也是正常的),但其影响之广,牵连范围之大却丝毫不比贪腐案差。

在明朝之初,为防止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贪污腐败,朱元璋同志决定建立新的财务审核制度,最大程度上的明确地方财政计划。新的财务制度规定是这样的:明朝所属各地每年需要派专人前往京城户部总部报告该地方的财政收支账目,而后户部根据对比审核后如果与地方所报账目完全相符(划重点!),那么该地方的本年度财政计划才能完成。

可能有人会问:这套制度看起来没什么毛病啊?注意,是完全相符,如果不同呢?那对不起,你们今年的地方财政计划不过关,重做重报,最主要的是所有的重修账册必须盖上你们衙门的公章才作数。

看起来整套制度似乎合情合理,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可是您别忘了,明朝是一个“全国性私有企业”,没有火车,没有高铁,更没有一个互联网用来交流和发邮件,他们所能依靠的就是一个强健的体魄和马匹舟车,各府各县必须派信使带着本地的账册骑马坐船前往京城户部,甚至有些倒霉的使者还要进行攀岩运动。

这样一解释很多人可能就看出其中的漏洞了,没错,路途遥远!打一个比方,如果广西、青海的地方上报财政计划,就算大年初一出发,你吃喝拉撒全在船里和马背上,一路不停歇到了京城怎么也得一两个月吧?行,早春三月,雪也化了,财政计划上交到户部之后,不好意思,你这么多计划里有一处小数点弄错了,回去重新改吧,欢迎下次光临。又是一路狂奔,回去修改,骑马坐船再狂奔回来,四个月又过去了,咱们又见面了。运气不好,又发现一次错误,回去重新改吧,我在这等你。又是四个月,春去冬来,你可算回来了,好了,这回总算核对完成了,可是也到了第二年了,你也别回去了,就在京城里面过年吧,顺便告诉你个好消息:

明年的计划又要重新做啦!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方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整套财务制度的流程就是这样的,其漏洞也是显而易见:运气好的离京城近,来回也就当是公费旅游了,顺便还能带点当季的纪念品,运气不好的离京城相隔万里,那大半年就生活在马背上做个“牧马人”了,运气再不好的遇到个糊涂衙门会计,那得了,愿您和马都好好活着吧!

就是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大家都受不了了:地方州府每年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做财政计划上(噢,对,使者路上的花销也是公款,也得列进去,还要预算的一分不差!),户部大人们随时要准备审核来自全国各地的财政计划(有的一年审好几遍),衙门使者(.......不说了,活着就好)。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活人还能被憋死不成?于是经过上下级官员齐心协力的分析,终于找出了这套财务制度的关键所在:印章!

财政数目不对,户部的纸和笔都是现成的,当场一改就完事了,之所以这么来回折腾,就是要回到县衙盖章再回来,只要解决印章的问题那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可是话又说回来,衙门的印章不可能让你带着到京城去,你把印章带走了,县太爷总不能拿个胡萝卜刻印再盖公章吧?要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印章我不能拿走,那我就用印章多盖几个空白账册带着去户部不就行了?

就这样,带着空印的账册汇报财政计划在当时流传了起来,并很快风靡全国。而这一不成文的规定也成了朝廷上下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但这个规则只有一个人不知道,遗憾的是,这个人正是大明集团第一任董事长——朱元璋。

“潜规则”不再“潜”:盛怒之下冤案现

洪武九年,通过密探朱元璋终于得知了这个众人皆知的秘密,自己手下的“打工仔”竟然在眼皮子底下阳奉阴违,朱元璋大怒。前面说过,朱元璋这个人最痛恨两类人:一类是贪官污吏,一类是挑战他权威的人,很不幸,他认为这件事情两者皆占,你们隐瞒不报就是挑战我的权威,既然敢盖空印账册那肯定存在贪污。

引用现在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那就是: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

朱元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越想觉得这件事情越严重,甚至可能存在官员想要造反的肯能,于是大袖一挥,查!怎么查?其实按道理说这件事很容易就能给朱元璋说清楚,派去调查的官员也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没人敢说。于是调查过程中出现了滑稽的一幕:调查者在上面坐立不安的问“你招是不招?”,被审问者跪在下面说“我都已经招了啊!”可是就是没人敢告诉朱元璋。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很容易解释,那就是一个字:怕!因为只要调查没有一个人脱得了干系,或者参与,或者知情不报。可是朱元璋也不是傻子,从他无数的密探处,他是很容易得知事情真相的,但他还是要处罚这些官员,为什么呢?还是那句话,他觉得官员们在挑战他的权威。我不管你动机是什么,是不是存在贪污,只要我觉得有,那就是有!

既然已经决定要处罚了,难题来了:几乎全国所有的州府都牵扯进“空印案”,总不能把天下所有的官员都杀掉吧?重点来了!

看过我上期所写的“胡维庸案”就会发现,两个案子都有着相同的难题——法不责众,可是在朱元璋这里似乎没有他解不开的难题,他也用了相同的办法:都杀掉!旁人觉得他绝不可能把涉案的所有官员都杀掉,但是他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官员们,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还是天子脚下,所处环境繁华还是荒芜,无论你们互相是否认识,接下来,你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首先科普一下,明朝建国之初,全国共有十三个省份,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朱元璋也不傻,虽说都要做杀掉,但是如果真这么做了,明天大明王朝就会土崩瓦解,于是他想了一个处理方法:主印官员全部杀掉,副职充军,各省监察机构同罪,其余人暂且留职察看。

得!平常大家都在争谁的官大,削尖了脑袋想往前凑,这下给你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什么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值得一提的是,本案乃是明朝建国初期最大的一起冤假错案,很多素有清廉之名的好官也被连带杀害了,因为无论你的政绩口碑如何,只要你是负责人,杀!最有名的就是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老爷子一辈子清廉公正,连肉都不舍得吃,就因为是主印官员,也被连累杀掉了,令人可惜可叹。

财政制度不完善,君王之心不可测

综合此案来看,矛盾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朝廷所颁布的财政制度虽然极大的限制了地方贪污腐败,但缺少人性化,且制度太过死板,没有搞清楚这件事情的可行性。首先,我们先看下明朝之前的朝代都是如何执行地方的财政制度:

元朝所使用的会计制度大体沿用了唐、宋两朝,其中心是国家财政部门按照地方各省的情况列出其明年财政预算,而后派人前往各省财政部门进行核对,核对完成后由各省在下发核对各州府的财政计划,如此一层一层如同一个庞大的机器群,正常的运作下去,大家都方便。

但到了明朝,由于朱元璋对于底下官员的极度不信任,他将这种制度集权到了户部。如此一来,不仅地方各处上报起来麻烦,监察机构也麻烦,户部审理起来也非常麻烦,整个国家救你朱元璋轻松。可朱元璋觉得整个国家是我朱重八一点一点拿命换回来了,是我的私有财产,你们都是给我打工的,必然不能有怨言。于是矛盾就此产生,官员们怨声载道,朱元璋也认为他们偷鸡摸狗甚至想要推翻地主老朱,一场以财政制度为导火索,引爆了积怨已久的君臣关系,也最终导致了“空印案”这个牵扯全国官员,廉腐皆杀的冤案发生。

综合分析整件“空印案”,可以看出本案其实和肃贪并无太大关系,官员们采用变通的手法提高工作效率,却被认作贪腐行为。朱元璋也不傻,有着众多耳目的朱元璋不可能不了解其中的内情,但在了解其中内情后依然以贪腐案处理此事,这就值得人们深思了。

利用北宋文豪苏洵的诗来概括那就是: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yy/9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