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进行年的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咨询的问题也围绕着汇算清缴多了起来,比如:“小微企业的利润不超过万只要按5%税率交税,不超过万按10%交税,是这样嘛?”作为一个严谨的财税工作者,如果回答“嗯”心理过不去,如果回答“不是这样的”又得解释一番,如果对方正好是财务或许还能理解,如果非财务,肯定一头雾水。正好借由这个机会做一次汇算清缴的释疑,那就这个提问开始吧!细看上面这个问题,至少有几处是不严谨的:1、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是一回事吗?2、是利润还是应纳税所得额?3、税率真的是5%和10%吗?1、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是一回事吗?年初税局出台的几个关于普惠性税收的减免政策,具体如下:(1)《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13号);(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年第2号);可以看到,在(1)和(2)中分别提到了“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由于新政策和不少宣传材料中有时会讲“小微企业”,有时会讲“小型微利企业”,很多纳税人表示有点懵,到底这两者之间有啥不同呢?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一个习惯性的叫法,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界定,目前所说的“小微企业”是和“大中企业”相对来讲的。如果要找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年6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小型微利企业而“小型微利企业”的出处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一定要谨记税法上的“小型微利”四个字,并按照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去判断是否符合条件。那具体“小型微利企业”是怎么规定的了?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人、资产总额不超过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4个条件)相较于之前的政策,年出台的新政进一步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将年应纳税所得额由原来的不超过万元,提高至不超过万元;将从业人数由原来的工业企业不超过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统一提高至不超过人;将资产总额由原来的工业企业不超过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0万元,统一提高至不超过万元。这里面的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比如:年中设立的公司,8月取得营业执照,11月开始有营业收入,在计算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时,企业实际经营期的起始时间应为营业执照上注明的成立日期。2、是利润还是应纳税所得额?什么是利润,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是季报还是年报:这是随手在度娘上搜到的信息,某律所的律师在解答“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时,将“应纳税所得额”等同于“利润”。在企业所得税中,“实际利润额”与“应纳税所得额”有各自定义。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应纳税所得额”首先是一个年度概念,主要在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使用。实际利润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分月或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因此,“实际利润额”概念主要在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企业在预缴申报时使用。因此,企业在判断自身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时,不应只盯着经营利润。3、税率真的是5%和10%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万元但不超过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税率是20%,而很多人理解的税率为5%或者10%是因为把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了,即减按25%或5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税负为5%或的者10%。更具创新的是,这次的新政调整引入了超额累进计算方法,分段计算。以一家年应纳税所得额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为例,按照超额累进计税方法,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为5.1万元,应纳税所得额增加1万元,应纳税额仅增加0.1万元;如采用全额累进计税方法,在其他优惠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应纳企业所得税为10.1万元(×10%),相比其年应纳税所得额为万元的情形,应纳税所得额仅增加了1万元,但应纳税额增加了5.1万元。可见,采用超额累进计税方法后,企业税负进一步降低。政策又规定,从年度开始,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企业可直接按当年度截至本期末的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应纳税所得额等情况判断是否为小型微利企业。与此前需要结合企业上一个纳税年度是否为小型微利企业的情况进行判断相比,方法更简单、确定性更强。案例:A企业年成立,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各季度的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以及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情况如下表所示:也就是说,在季度申报时就可以判断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政策。SO,“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能拎得清了!——海蓝兽兽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yy/10832.html
上一篇文章: 供应链模式推式供应链如何应用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