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热传“个税零申报是否等于没有纳税记录”。是享受个税抵扣的减免红包,还是谋求购房、购车资格?一时间仿佛成为摆在很多“北漂”面前的一道无奈的选择题。然而,真相到底是什么?有人主动放弃申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从年开始,个税起征点提至元,同时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6项支出可以抵扣个税了。对于工资薪金所得在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来说,仅仅个税起征点提至元,个税减税幅度就超过了50%。再加上如果能享受几项专项附加扣除,月入万元甚至可以零缴税,不用缴纳个税了。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个税减税红包,有人却选择主动放弃,或者选择少申报一些额度,以让自己能保持连续缴纳个税,从而保证自己的购房、购车的资格不受影响。在北京工作的独生子女张女士,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元,其本可以享受元的住房租金抵扣,这样一来她每月就可以免缴个税了,但听说“个税零缴税视同中断纳税”的网络传言,为了不让自己在北京购房、购车的资格前功尽弃,无奈选择了放弃申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一线城市非户籍购房者需缴纳社保或个税跟张女士有同样顾虑的人大有人在。他们的担心如出一辙,就怕个税缴税记录中断,导致丧失购房、购车的资格。在很多一线城市,购车、购房的资格是与社保和个税的连续缴纳相挂钩的。年,北京市发布《进一步严格购房资格审核中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标准的公告》,明确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税的纳税人,从申请月的上一个月开始往前推算60个月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当时的媒体解读,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每月个税纳税额都不能为零。北京晚报报道称,从严执行后,就意味着纳税人必须连续60个月内每月纳税额均不为零。若当月纳税额为零,将不能认定为有纳税记录。其他一线城市上海、广州以及深圳的限购政策也有相似的要求。上海市年发布相关政策要求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提高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广州市年规定,非广州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5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通过补缴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购买住房。深圳市年规定,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5年及以上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可见,一线城市中,非本市户籍居民都需要提供5年及以上缴纳个税或社保证明。随着个税改革的落实,以及个税计算方法调整为累计预扣法,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单月个税纳税额为零的情况。记者向北京税务在线咨询提问,如果有单月缴税金额为零的情况,算不算有纳税记录?国家税务总局北京纳税服务中心负责人回应称:纳税人年1月1日以后取得应税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办理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或根据税法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不论是否实际缴纳税款,均可以申请开具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也就是说,即便是零申报,均在纳税记录中连续记载。也就是说个税零申报不影响买车、购房资格,这下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工薪族可以放心了!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创财经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来源:央视财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yy/1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