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快乐!
又是一年一度的五一小长假到来~
无论是计划回家蹲还是出游的你,或与亲人共度佳节,或约上三五好友聚会,注定是免不了大吃几顿。
然而,很多朋友在享受假期之时,却忘记了控制饮食健康。
关于“吃太饱”
“哎呦!我肚子好难受”
“嗝~早知道不吃这么多了!”
吃太饱的经历想必人人都体验过,
撑腰、扶墙、揉肚、打嗝的你,
是否每一次都在心中暗念:没有下次了
吃太饱的危害
1、肥胖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以及各类并发症。2、胃病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易发生胃穿孔、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3、急性胰腺炎胰腺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它会分泌各种消化酶来消化食物。但暴饮暴食时,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消化液,同时酒精会使胰腺开口处水肿和痉挛,消化液排泄不畅,使原本用来消化食物的消化酶在胰腺里就被激活,结果把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给消化掉了,这就是急性胰腺炎。如何消食?
1、顺时针摩腹所谓“顺泄逆补”,可以通过对腹部进行按摩的方式来帮助消化,从而缓解吃太饱不适。可以取站立位,用手掌掌面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揉按腹部。2、饭后散步可以在饭后散步,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帮助消化,从而缓解吃太饱的不适。但是要注意如果需要进行稍剧烈运动的话,一定不能在饱腹的情况下进行,以免造成胃下垂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3、喝点中药茶如果再喝点中药茶来促进脾胃的运化,效果也是不错。不过需要提示的是,中药茶是要根据不同体质、症状,由中医师指导使用效果才好。1)焦山楂茶中医认为山楂炒焦后的酸性减弱,苦味增强,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泄痢腹痛等,并可治疗高脂血症等。但是焦山楂只消不补,所以脾胃虚弱、胃酸过多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及服用滋补药品期间不太适合服用此药。2)陈皮茶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服用。气滞大便不通者也可泡服广陈皮,可有效解除便秘的痛苦。但是,陈皮偏温燥,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要慎用、不用。3)鸡内金茶鸡内金,俗称鸡肫皮,此物药源极广,功效亦多,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炒鸡内金可以消食健脾并举。《本草纲目》记载其能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适合因为饮酒不适导致的消化不良。焦山楂
陈皮
炒鸡内金
4、针灸促消化
针灸促进消化主要通过针刺、艾灸、耳针等方法,配合红外线、电针等物理治疗,以达到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的作用。
针灸医生小绝招:消食要穴
1
四缝穴
穴位定位: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穴位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等
2
脾俞+胃俞
穴位定位:脾俞穴,在背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穴位主治:脾俞、胃俞合用,具有调理脾胃,促进肠道蠕动,加强消化功能的作用
3
中脘穴
穴位定位: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穴位主治: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
不小心吃太饱了多按按这些穴位哦!
专家介绍:刘芳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浙江省医坛新秀杭州市“”人才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E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等课题7项,获省部级等各级科技奖励15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中国针灸学会适宜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委员。《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中宣部教材)、《生活中的中医药》、《处处有中医》等书籍编委。擅长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脾胃病(慢性胃炎伴肠化、消化不良、肠炎等)、月经病(不孕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带状疱疹、湿疹、斑秃)、面瘫、失眠、中风后遗症、过敏性鼻炎、颈肩腰腿痛等疾病。对中青年脱发、白发早生、痤疮以及减肥美容、亚健康调理有丰富临床经验。END文章/排版太渊图文
来自网络初审
四神聪、昆仑终审
百会若有任何疑问,可后台给我们留言或添加下方医生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bx/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