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
患者李某,男性,75岁,间断上腹痛10余年,加重2周,呕血、黑便6小时。
10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痛,餐后半小时明显,持续2-3小时,可自行缓解。2周来加重,纳差,服中药后无效。6小时前突觉上腹胀、恶心、头晕,先后两次解柏油样便,共约g,并呕吐咖啡样液1次,约ml,此后心悸、头晕、出冷汗,发病来无眼黄、尿黄和发热,平素二便正常,睡眠好,自觉近期体重略下降。既往30年前查体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手术、外伤和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T36.7℃,P次/分,R22次/分,Bp90/70mmHg,神清,面色稍苍白,四肢湿冷,无出血点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上腹中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腹水征(-),肠鸣音10次/分,双下肢不肿。
化验:Hb:82g/L,WBC5.5×/L,分类N69%,L28%,M3%,plt:×/L,大便隐血强阳性。
诊断:胃溃疡,合并出血
1.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发病的机制?
2.消化性溃疡(Gu和Du)的疼痛有何规律?
3.幽门螺杆菌是怎样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
4.什么是H2受体阻断药?为什么能治疗消化性溃疡?
5.质子泵阻滞剂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何优势?
6.受惊吓后会不会得胃溃疡?
7.消化性溃疡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的:
1.掌握胃粘膜的结构,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掌握胃粘膜的自身保护作用。
3.掌握迷走神经及胃泌素对胃液分泌的调节。
4.了解盐酸分泌的机制。
5.了解头期、胃期与肠期的胃液分泌过程及特点。
6.能应用生理学知识解释胃溃疡的发病机制。
PBL课堂组织管理
进行问题导向式学习时,通常一个「教案」,分成2–3次施行,每次约40-60分钟。每个案例讨论之前,推选一名学生为组长,主持PBL讨论课,并由秘书记录讨论过程。PBL讨论课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1:预备阶段
先阅读《PBL学生指导手册》、案例、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收集和整理资料,提出可以解释问题的假说,回顾已有知识是否足以解决目前之问题,确认尚待学习的范围和初步确定学习目标和主题。
步骤2:第一次PBL讨论
根据步骤1所收集的资料和确定的学习目标和主题进行讨论,修订学习目标及每位成员必须学习问题以及分派或自愿其他学习问题。
步骤3:课后整理
第一次PBL讨论课后,各个小组成员自行搜集资料,查找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并针对问题的写出答案。
步骤4:第二次PBL讨论课
第二次讨论时,将所搜集的资料和问题的答案,在小组中汇报并讨论,特别针对每一主题发表所遇到的困难并寻求解决。试图应用所学的新知解决问题,并全体一起讨论提供意见。
步骤5:回馈与评价
根据上述PBL讨论后,要求PBL小组上交下列学习档案:
1、PBL小组讨论会议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提交)
2、查阅的资料电子版(压缩打包到文件夹内)
3、PBL案例问题的答案及案例PPT汇报幻灯片(以小组为单位提交)
4、PBL学习心得体会(每位成员的心得体会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bx/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