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消化不良 >> 老人消化不良 >> 正文 >> 正文

温作隆医生宝宝肚子不舒服这些穴位很实用

来源:腹痛消化不良 时间:2021-4-28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现在是冬季,

经常碰到小孩子肚子受凉引起的腹痛腹泻,

我们可以进行小儿推拿治疗:

补脾经次,

补大肠经次,

补小肠经次,

逆时针摩腹次,

推上七节骨次的手法治疗。

同时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更佳,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在家用热水袋,吹风机等热敷肚子,很快就能得到缓解。

穴位介绍

脾经(脾土)

拇指末节罗纹面或拇指挠侧缘从指端至指根。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体虚、厌食、腹泻、便秘、疳积、呕吐、痰喘、斑疹透出不畅等。

用拇指罗纹面旋推宝宝拇指罗纹面,称补脾经;

或将宝宝拇指屈伸,以拇指罗纹面循宝宝拇指挠侧缘和指根方向来回直推,称为清补脾经。

清补脾经一般同时使用,调理宝宝脾胃系统疾病。

-次。(以6个月-1岁宝宝为例。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大肠

示指(食指)挠侧缘,自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

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腹泻、便秘、脱肛、腹痛等。

自食指指尖推向虎口,称补大肠;

反之,从户口直推向指尖,称清大肠。

同时做称清补大肠。宝宝肠腑娇嫩,一般同时做清补大肠,而不长期单做一种。

(1)补大肠常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合用。

(2)清大肠多用于湿热泄泻、食积、便秘等症,常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补脾经分腹阴阳、推下七节骨、揉龟尾等合用。

(3)本穴又称指三关,可用于小儿望诊。

-次。(以6个月-1岁宝宝为例。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小肠

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清小肠直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补小肠能温补下焦。

小便赤涩、尿频、遗尿、水泻、癃闭、口舌生疮等。

从指尖直推向指根,称补小肠;

反之,即从指根直推向指尖,称清小肠。

(1)清小肠常用于治疗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能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

(2)若属下焦虚寒所致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

-次。(以6个月-1岁宝宝为例。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整个腹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腹痛、腹胀、腹泻、厌食、恶心、呕吐、便秘等。

以掌或四指摩之,称摩腹;

或沿肋弓角边缘向两旁做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或分腹阴阳。

手法(一)摩腹

同时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寒凉的食物,比如螃蟹,绿豆,梨子、柚子等,尽量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些温热类食物,比如生姜,牛肉,羊肉,红糖,桂圆,核桃等。

冬天不吃反季节食物,冰的酸奶刚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吃等,平时注意肚子保暖,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

手法(二)分腹阴阳

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伤食泻等;

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多用于脾虚泻、寒湿泻等。

摩或分推腹部常配合运内八卦、揉板门、请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摩腹还常与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推拿的主要手法之一。

摩3-5分钟;分推50-次。(以6个月-1岁宝宝为例。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七节骨

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腹泻、便秘、遗尿、脱肛、腹痛、痢疾等。

用拇指指面或示、中二指指面自下向上作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

若自上向下做直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1)推上七节骨常用于虚寒腹泻、久痢、脱肛、遗尿等症,多与按揉百会、揉丹田、按揉足三里等合用。若属实热症,则不宜用本法,用后多令儿腹胀或出现其他辨证。

(2)推下七节骨常用于肠热便秘、痢疾等症,多与清大肠等合用。若腹泻属虚寒者,不可用本法,恐至滑泄。

-次。(以6个月-1岁宝宝为例。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温作隆

执业中医师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针灸、推拿、理疗、刮痧、拔罐等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相关脊柱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擅长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泻、便秘、感冒发热、咳嗽等常见疾病。

雪山馆坐诊时间:周二、四晚上,周六上午;

南塘馆坐诊时间:周三、五晚上。

预约方式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lrxhbl/6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