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科技与经济进步之赐,现代人营养丰富,以往所谓营养不良的情形已不复多见,反而是消化不良的症状确是屡见于现代人。套句术语「不患寡,而患不均」,由于现代人的忙碌,西方快餐饮食在某方面符合了现代生活型态的方便,但是其中所含的高热量、高脂肪不仅造成了营养的偏失,更造成了消化不良。而此种情形由于小儿爱吃零食、偏食,所以在小儿身上发生积滞的情形又较大人偏高。
积滞又称为食滞或食积,是由于饮食不节,造成小儿肠胃停聚不行,气滞不化,症状多伴有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腹胀满,便秘,有时会有恶心欲吐的情形,甚至会有易怒、烦躁不安、夜间睡眠不佳等症状出现。
本症属于现代医学消化不良的范围。
中医于本症在内科论治方面,一般大人肠胃用药多遵「辛开苦降」,但由于小儿发育未完全阳气未健,故在用药方面除考虑辛多耗散与苦寒易伤阳气外,多使用甘味用药来治疗,如麦芽、甘草、神曲、茯苓、薏苡仁等。
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为:
一、食伤型
证见腹胀且易有腹痛,口易有臭味,大便秘结。
治疗方剂:保和丸加减。
二、湿热型
证见腹胀,易流汗,手心脚心易有热感(即所谓的五心烦热),心烦易怒,好动,易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治疗方剂:调胃承气汤加减。
三、寒湿型
证见大便稀软,不思饮食,喜饮热水,神态疲倦。
治疗方剂:理中汤加减。
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中脘、合谷、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位,每周两次,六次为一疗程。或用熏脐疗法,也有不错的疗效。
临床上小儿多见不愿服药或恐惧针灸,而使上述方法无用武之地!此时小儿推拿是不错的一个选择。一方面可避免小儿的抵抗或恐惧,若配合服药治疗更能提高药物之疗效。
小儿推拿多使用单指、双指或掌腹,其手法有推法、捏法、掐法、揉法、拿法、按法、摩法、搓法、刮法、摇法等。其中捏法、掐法、搓法、刮法,较易引起疼痛不适,故须视情况使用。
小儿积滞推拿,为选取中脘、天枢、神阙、合谷、拇指等穴。
揉中脘:两乳联机中点,与肚脐联机之中点用中指揉穴,五分钟。
揉天枢:脐旁旁开二寸用中指或食二指同时分揉二穴,五分钟。
摩神阙:即肚脐用手掌以顺时钟方向,摩脐50下。
按合谷:手大指、食指掌骨交接处以单指按压穴位下。
推拇指:施行者以拇指指腹,推小儿拇指掌面次,方向由掌向指端方向。
上述方法可酌用婴儿油,预防皮肤损伤。
同时亦要注意力道,才可兼顾疗效与避免小儿不适或受伤。
平日须注意饮食的习惯及饮食的内容。小儿积滞,临床上服用中药即有良好的改善情况,若辅以小儿推拿不仅可达预防的效果,同时易有增加药物治疗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bx/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