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跟成人推拿是截然不同的,它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能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医院推拿科小儿推拿专家教大家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法:
1、食欲不振者,揉板门穴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次,清肺经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次。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次,推三关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次。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临床上小儿推拿治疗效果较好,小儿病情症状不重的时候,家长可在家行简单的小儿推拿治疗,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病情复杂严重就医院小儿推拿科接受正规的小儿推拿治疗及健康知识的宣教。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bx/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