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在临床上包括胃痛、嗳气、食欲不振、腹痛、早饱、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的症状。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但鲜少有人把它当回事。事实上,消化不良,很可能掩盖了严重的疾病!
一、胃溃疡
消化不良可能掩盖的第一种疾病是胃溃疡。一般胃溃疡都发生在胃黏膜,黏膜病变后,可能导致癌变,需要高度警惕。
症状1:疼痛
胃溃疡患者进食后会加强消化运动,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多会刺激伤口,致使疼痛。
典型的胃溃疡疼痛是有规律的,一般吃完东西的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后发生上腹部的疼痛,在下一餐吃饭前疼痛缓解,但再进食疼痛又开始。
生活中如果经常服用止痛类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能感觉不到胃疼,要高度警惕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以防胃溃疡的发生。
症状2:出血
胃溃疡中比较严重的症状是出血。胃黏膜的病变会使胃壁出现洞,严重时可腐蚀到血管,引发破裂出血。而长期的胃溃疡出血还会引发失血性的相关疾病。
观察大便颜色可以判断是否有出血的症状。如果出现亮黑色大便,医院检查。
二、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可能是消化不良掩盖的第二种疾病。萎缩性胃炎最大的特点是嗳气,指胃腔里的气体通过口腔出来,但不同于打嗝儿。
当萎缩性胃炎发生后,受损的胃黏膜会再生,但此时可能出现肠化现象。肠化又称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层细胞被肠上皮细胞所代替,可出现在多种常见胃病中。但肠上皮化生以前的阶段称为癌前疾病,可能发展成癌病变。
三、早期胃癌
消化不良可能掩盖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最大的特点是食欲减退,如果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常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不想吃饭等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胃癌危险警报
①如果有家族胃癌史,在饮食和幽门螺杆菌的同时作用下,从萎缩性胃炎病变到胃癌可能在十年左右;
②胃癌患者中,4/5的患者上腹部疼痛;1/3的患者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1/3的患者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
四、幕后黑手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发和加重胃部疾病的重要原因。我国大概有50%的人曾经感染或者正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其中,20-40岁人群的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率高达78.9%;溃疡病的患者中有80%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在十二指肠的溃疡中占到%。
3大危险性
危险1:易生存
幽门螺旋杆菌一般藏在胃小凹中,表面有胃黏液的保护,既避免了胃中酸性环境的影响,也不会随着食物排出体外。而且,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复发感染等特点,每年复燃率高达20-30%。
危险2:感染性
幽门螺旋杆菌是通过口口传播的,具有感染性,而它又是胃癌的一个致病因素,也就是说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都有一定的传染性因素,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
危险3:引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会随着食物等进入胃,破坏胃黏膜,当胃黏膜长期陷入反复的破坏与修复之中,就会发生变异,最终形成肿瘤。
预防措施: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传播,一定要防止病从口入。
1、正确清洗餐具
用流水清洗餐具后,再用℃的热水浸泡10分钟左右或将餐具放进锅中煮几分钟。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配置一个高温消毒碗柜,定期更换餐具。
2、注意饮食卫生
①尽量避免生吃,如:三分熟的牛排、生鱼片等;
②外出就餐选择有《餐饮经营许可证》的餐厅;
③避免嚼碎后喂食、舌头试温等不当的婴幼儿喂养方式。
3、保护胃黏膜
①大蒜可以杀菌,同时它释放出来的大蒜素里含有抗氧化物质,可以保护胃黏膜,而且大蒜也有助于降低胃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②香菇等菌类中含有抗癌物质多糖体,平时可以多食用;
③控制食盐的摄入量。过量的食盐会损伤胃粘液层,增加胃癌风险,但高钾食物有利于排出体内的钠,减少盐的吸收量。
专家推荐杨承近教授
医院中医副研究员
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40余年,发表论文20余篇。医院工作期间曾应邀赴拉脱维亚、日本等国进行中医临床工作和学术交流,在拉脱维亚期间曾应邀为该国总理行中医诊疗,医院的高度好评和病人的普遍欢迎。
擅长脾胃系统的各种急慢性、疑难病症和胃肠肿瘤辩治,如肠胃病,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腹泻,结肠炎等,中国科学报曾专题报道过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经验。
对中医皮科损美疾病和因内分泌代谢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如穴位埋线配合中药内调治肥胖病、月经不调、痤疮等疾病。
出诊时间:每周六全天
如您身体有任何不适,可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bx/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