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生观念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加入到养生的队伍中的人越多越多了,就连90后已经开始慢慢戒掉碳酸饮料,喝枸杞茶代替了。养生的方法非常多,艾灸就是其中一种广受大家欢迎的方式。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艾灸,经常艾灸,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呢?又该注意什么呢?
艾灸的作用
艾灸是中国传统灸疗法的一种,利用点燃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并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对寻常人来说,艾灸还能达到强身健体治未病的效果,是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
1
预防保健
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提出防病于未然的理念,艾灸除了治病外,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对寻常百姓来说,艾灸操作简单、功效明显,适合作为强身健体的保健方式。
2
温经散寒
灸法最大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中可以生热,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外感风寒湿邪、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效果明显。临床上,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宫寒不孕、腹泻等病症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很好。
四肢怕冷,手足不温的朋友,可以艾灸三阴交、足三里、悬钟、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有助于改善疏通经络;痛经是年轻女性常见的病症,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具有温经散寒,暖宫止痛的效果,可以作为年轻女性的常用保健方法。
3
扶阳固脱
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阳衰则阴盛,而灸法能够祛除阴寒,振奋阳气,适合身体虚弱、阳气衰微的患者。气除有温煦的作用外,还有固摄的功能。
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若出胃寒腹冷等症状,可以艾灸神阙、中脘、气海等穴,有助于缓解症状。
4
化瘀散结
瘀指的是瘀滞,包括气瘀、血瘀、痰瘀等,影响经络的运行。灸法能起到化瘀散结,疏通经络的作用。
中医讲“不通则痛”,血瘀阻络诸症,均可采用艾灸法治疗。比如,腰痛可以艾灸肾俞、大肠俞或者痛点所在部位;肩周炎可以艾灸肩髃、肩髎、曲池等穴。
春季艾灸,好处多多
艾可驱寒补阳,灸能通调脉气。春季艾灸,对人体可谓是益处多多:
调体虚
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曾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艾灸能激发经气,促进体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起到补内虚之阳的作用。
养脏腑
春属木,与肝脏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升阳。艾灸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有益于肝脏保健。
解春乏
俗话说春眠不觉晓,春雨纷纷时易水湿内困,造成脾胃运化不畅。因而在内则阳气不足,在外则有外邪(即水湿)入侵。通过艾灸补阳可以祛水湿、解春乏。
强体质
中医学上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导致发病的因素有很多且复杂,若想避免疾病的发生,根本方法就是要使正气充足。艾灸有助于补阳扶正,提高抗病能力。
常用的保健穴位要记牢
●中脘穴
有利于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神阙穴
神阙穴的解剖部位是肚脐正中,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位。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关元穴
关元穴位置在肚脐下三寸,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重要穴位。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关元穴对元阳很有好处,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疾病,比如遗尿、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等。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佟话人生提醒艾灸虽是一种适合大众的养生保健方法,但极度疲劳,过饥、过饱、大怒、情绪不稳时慎用灸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guoxiu.net/xhblzl/6932.html